盧寵茂:港力建醫療創新樞紐
圖:盧寵茂表示,香港特區積極打造國際健康與醫療創新樞紐。
【大公報訊】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出席「世界灣區經濟論壇2025」時表示,香港特區正積極打造國際健康與醫療創新樞紐,香港在落實國家優先發展事項上具備獨特優勢。他強調,香港擁有國際聯繫、健全法治、高質高效的醫療體系、完善的數據管理與透明度,以及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並獲兩所頂尖醫學院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的支持。盧寵茂進一步指出,目前香港正系統性地在大灣區推進這一發展願景。
具體措施包括推出「1+」藥物審批機制;預計於明年底成立的「香港藥械監管中心」,以及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GBAICTI)框架下落實愛滋病臨床試驗項目等。盧寵茂透露,自「1+」機制實施以來,已有15種新藥獲得審批,其中7種更已被納入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的「安全網」。
開展70項創新療法臨床試驗
此外,盧寵茂表示,試驗所今年5月與港大及中大簽署臨床試驗協作備忘錄。預計未來一年,兩大學醫學院將共同開展超過70項涵蓋創新療法的臨床試驗,聚焦癌症、肝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及罕見病等領域。香港將擔當國際連接器的角色,匯聚東西方醫藥創新資源,助力內地生物科技產業邁向國際,對接全球資本市場。
在同一場合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資深會長宋瑞霖通過視像線上指出,中國的Nature Index排名前100生命科學研究機構佔比由2015年4%升至2024年的22%,新藥臨床試驗數量更是由2015年的404個上升至去年的1499個。他指出,在全球藥品市場格局經歷深刻變化之時,香港應發揮優勢,打造國際權威的藥品審評機構。同時,亦可借助籌備「香港藥械監管中心」CMPR的契機,發揮香港對外窗口作用。
新元資本創始人及高級合夥人宋紅方補充,當前生物醫藥科技發展浪潮中,香港是一個適合企業「從零到一」發展的地方,她認為,一旦找到合適的技術,初期的資產構建完全可以在香港完成,該過程不需要很大的物理空間以及很多的人力。接着,可以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內地進行臨床前概念驗證;到了臨床階段,執行層面順利推進,最終便可再從香港向全球市場輸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