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樓布陣/未來經濟引擎 北都區樓市看俏\布少明
聯儲局踏入減息周期,本港銀行相繼跟隨減息,刺激樓市氣氛,投資者及買家「搶貨」情緒升溫,一手市場更是風起雲湧。近期各區新盤「點點開花」,例如灣仔區、啟德區及北部都會區等成為近日的「主戰場」。筆者估計,本月一手交投有望錄得逾2000宗,延續月月「破千」成交佳績,第4季樓價可望錄得升幅。
樓市逐步回穩向上,發展商推盤步伐加快,連帶上月獲批預售樓花單位數目驟增。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地政總署資料顯示,10月份私人住宅錄4份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合共860個單位,較9月僅51伙顯著增加。
然而,受近月新盤熱浪影響,令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但尚未發售單位得以續減,10月份按月跌約3.8%至10091伙,連跌6個月,「險守」近萬伙水平,累積減幅更高逾38%,創37個月新低。
此外,新盤熱銷同樣導致累積貨尾量持續下降。截至10月底,全港累積貨尾量錄19628個單位,按月減少約1.1%。連跌9個月,創28個月低位。若與今年1月高位約23121伙相比,累減約15%,幅度不低,可見無論短期新供應與累積貨尾量均同時減少,「去庫存」顯然甚具成效,預期今年底甚至有望跌至約1.9萬伙水平。
談起樓市供應,眾所周知,不少市區地段發展漸趨飽和,新土地供應稀缺,發展緩慢。在此背景下,政府近年銳意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勢成未來樓市新供應的「主力」,同時亦是帶動香港整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之一。
基建陸續上馬 利好物業估值
所謂「財跟基建走」,今年施政報告進一步加快推動北都發展,吸引企業落戶並帶動人口流入,同時配合政府加強交通、醫療及教育等基建投資,預期各設施可加強本地各區的聯繫,將大大提升該區物業投資價值,並帶動區內住屋需求與人口增長;配合區內多個項目推進,進一步利好「人、財」遷入,對香港經濟及樓市產生新助力,勢令北都區繼續成為市場焦點。
綜合來看,樓市供應減少已成「大勢」,結合發展商積極「減供應、促銷售」雙軌並行,相信將對市場帶來一定支持,北都區發展更值得注意,未來區內樓市有望「跑贏大市」。
(作者為美聯物業高級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