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觀四海/瓊港併船出海 共享自貿港機遇\梁海明
圖:離島免稅政策放寬,使海南成為國內外遊客的熱門消費目的地,助力其邁向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海南自貿港年底封關臨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香港在這一過程中承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與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深化合作也將為自身發展注入新動能。
去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海南聽取相關工作匯報,提出要高標準建設海南自貿港。本周四(11月6日),習近平主席再次視察海南,在三亞市聽取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將海南自貿港打造成引領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強調加強海南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發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牽引作用。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封關運作,絕非「封島」或限制,而是以貿易自由化和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中國邁向更高層次的開放。
首先,海南將在封關後全面實施「零關稅」政策,商品覆蓋範圍大幅擴大,同時推廣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至全島。這類舉措將吸引全球製造業企業在海南設立基地,推動島內形成產業生態,強化國際貿易和供應鏈中的重要節點地位。
其次,稅收政策的優化為海南釋放了巨大的開放紅利。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統一優惠至15%,極大降低了運營和發展成本,為吸引國際資本和高端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海南將通過創新監管與服務模式,為投資者提供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
消費升級也是封關帶來的重要成果。離島免稅政策的放寬,使海南成為國內外遊客的熱門消費目的地,助力其邁向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免稅購物額度的提升和商品種類的擴展,不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也進一步增強海南在全球消費市場的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貿港的封關是中國制度型開放的標誌性實踐。圍繞貿易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的創新,海南將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同時,海南自貿港通過聯通東南亞、南亞、中東和亞太市場,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向更高水平邁進。海南的探索,不僅為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試驗平台,更為全球經濟注入了信心與活力。
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去年12月和今年11月,習近平主席兩次明確提到海南自貿港要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發展,凸顯兩大區域協同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布局中的重要性。海南自貿港通過封關運作,全面實施「零關稅」政策和高度自由化的貿易制度,成為中國擴大開放的新標桿。而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增長極和國際創新中心,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國際化的平台優勢。
兩地聯動不僅探索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模式,還通過政策對接和資源整合形成互補效應,為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提供支撐。海南自貿港作為連接東南亞、南亞和亞太市場的樞紐,可以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資金、技術和經驗,實現貿易、金融和產業鏈深度協同,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
在近日出台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明確要求香港「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並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的重要任務。海南自貿港的封關運作為香港深度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供了新契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香港在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其自由港制度和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與海南合作奠定了基礎。香港不僅可以為海南提供金融服務、制度經驗和國際資源,還能借助海南獲得新發展動能,進一步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的地位。
其一,香港與海南同為自由港,擁有相似的制度優勢,可以通過政策和制度的對接實現互補發展。海南全島封關後,將實施更加全面的「零關稅」政策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這為香港企業進入海南市場提供了新的便利。同時,香港成熟的國際貿易規則和運營經驗,可為海南自貿港的制度型開放提供支持。兩地可以聯合探索在跨境貿易、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創新模式,共同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
其二,香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具有顯著的國際化平台優勢,與海南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深化這一角色。海南自貿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東南亞、南亞和亞太市場的重要樞紐,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可以通過資本、資源和技術的引入,助力海南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例如,香港的金融機構可參與海南自貿港的離岸金融服務和人民幣國際化試點,共同推動資本流動的便利化和金融創新。
其三,香港在高端服務領域的專業能力與海南的需求高度契合。海南自貿港封關後,將在國際教育、醫療服務、法律仲裁、會計審計等領域加快改革開放進程,這些正是香港的傳統優勢所在。香港可以積極推動本地高校和教育機構在海南設立分校或合作辦學項目,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高端人才。同時,香港的法律和專業服務行業也可在海南設立業務網點,為國際企業進入海南提供法律諮詢、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等支持,助力海南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聯動發展五點建議
其四,香港應抓住海南自貿港封關帶來的消費和產業聯動機遇。隨着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進一步升級,大灣區居民將成為海南免稅消費的主要客群,這為香港企業提供了擴展零售和品牌影響力的機會。此外,香港企業可以利用海南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在海南設立加工基地,將境外原材料運至海南加工後再銷往內地,享受政策紅利。兩地還可在旅遊、康養、綠色經濟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國際化產業鏈和區域經濟增長極。
通過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香港特區政府及各界,可以考慮在以下至少五個領域,與海南的聯動發展中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時代中鞏固其國際樞紐地位。
其一,推動教育合作。香港特區政府應進一步鼓勵本地大學和教育機構到海南自貿港設立分校或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利用海南的政策優勢,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高端人才。同時,這也將提升香港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為兩地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更強的人才支撐。
其二,參與金融創新試點。香港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與海南在離岸人民幣業務、綠色金融以及跨境資本流動等領域開展試點合作。這種聯動既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為兩地企業提供更多投融資渠道,進一步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樞紐地位。
其三,加強產業對接。香港企業可借助海南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在海南設立加工基地,將境外原材料運至海南加工後再銷往內地,享受稅收紅利。此外,雙方可在高端醫療、國際旅遊、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深化合作,攜手打造國際化產業鏈,提升區域產業協同效應。
其四,促進經貿聯動。香港可通過與海南的合作,吸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兩地還可在國際會展、物流、航運等領域形成聯動效應,共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
其五,探索綠色和數字經濟合作。海南在綠色發展和數字經濟方面具備顯著優勢,香港應積極參與其中。例如,香港可利用自身在環保技術和綠色金融領域的經驗,與海南共同開發綠色能源和智慧城市項目。此外,雙方可在數字化轉型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助力兩地實現可持續增長。
海南和香港的合作並非零和競爭,而是優勢互補的聯動發展。香港的國際化平台、專業服務能力和自由港經驗,能夠為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而海南的政策紅利和發展潛力,也為香港拓展經濟增長點創造了新機遇。
在深化合作的過程中,香港不僅能鞏固其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還能為中國高水平開放提供更多助力。海南與香港的聯動發展,將是中國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動區域融合和全球協作,瓊港兩地將在「一帶一路」倡議和高水平開放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也為全球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