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環節
圖:提問環節
提問環節:問題1
促進少數族裔共融同建香港
政府一直強調,要共同促進社會共融和諧穩定,有什麼具體建議可進一步加強少數族裔居民在各方面的支援,和提升他們的幸福感,令社會各界不分種族,都能夠凝心聚力,共同建設香港的美好未來?
❶楊哲安:要先聽懂他們說話
要服務好少數族裔居民,首先要聽懂他們的話,能用他們的母語和他們交流,故作為議員,兩文三語能力要很強,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其次政府要考慮留住海外人才的家庭,建議開辦更多私營和國際學校,讓人才家庭的子女有書讀。另外,要宣揚好香港故事,要採用外國人能聽懂的語言。其創立的「中國故事China Report」是用英文拍片,至今已有80萬以上人看過。
❷陳家珮:鼓勵參與直接發聲
不少少數族裔居民可能已經在香港聚居了三至四代,對香港今天的繁榮有很大貢獻。為做到讓他們打破語言隔閡、獲得更多支援,真正融入香港社會,要鼓勵他們有更多公民參與,期望三會、區議會,甚至立法會未來都有少數族裔代表為其發聲。其次,關注少數族裔婦女就業問題,政府應推動香港企業,鼓勵聘請更多少數族裔婦女員工,讓她們有自力更生的機遇。
❸黃秋萍:加強服務中心支援
特區政府支援少數族裔居民涵蓋包括教育、就業、語言輔導、社會融入等多方面措施,例如為非華語學童提供適應課程、進行功課輔導、放寬公務員語言要求等,協助他們融入社區。為進一步完善對非華裔社群的支援,特別強調要加強對非華語學生的學習輔導。另外政府也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族裔支援服務中心支持,讓不同階層少數族裔融入和適應本地社會文化。
❹陳學鋒:尊重文化消除誤解
現已設立了少數族裔中心,服務少數族裔,包括識字班和託管班等。了解到少數族裔居民的樸素要求是希望社會尊重他們的宗教文化,在生活上予配合。實際上,第二代和第三代少數族裔已經是香港人,他們的生活訴求和普通香港市民一樣,希望當局能夠推出租置計劃、幫忙找工作,以及消除對他們的誤解,尋求平等的機遇。
❺郭偉强:加強溝通關心了解
任何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香港是國際化大都會,有包容的文化底蘊,能夠更好接納少數族裔人士。首先,要加強溝通;其次,要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訴求,因他們已是香港主要勞動力,應尊重和包容他們的文化,積極保障他們的權益。
提問環節:問題2
改善衞生治理鼠蚊垃圾
地區環境清潔衞生,例如鼠患、蚊患、街道垃圾等一向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除了政府現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外,有什麼提議可促進社會各界共同致力提升社區的衞生質素,令市民的家居環境不斷優化,而增加獲得感?
❶楊哲安:罰款教育雙管齊下
問題分成垃圾和野生動物兩方面分析。首先,支持垃圾徵費的方向和理念,但垃圾是人為問題,需要通過教育解決,例如學習周邊國家的好習慣。至於野生動物或害蟲問題,第一,人與郊野共融,是值得香港市民驕傲的地方,但投餵野生動物的行為不可接受,需要通過罰款、教育,以及解決政府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的問題。
❷陳家珮:善用科技解決問題
市區清潔直接影響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城市形象,如旅客來港旅遊光顧小食店後,要將垃圾扔在附近垃圾桶,可在立法會層面,推動政府善用科技,例如引入更多智能垃圾桶。面對鼠患和蚊患問題,希望在更多地方應用高科技,掌握鼠患源頭,針對性開展工作。還有私人屋苑綠化環境中的積水問題,需要商界、管理公司、市民的多方配合。
❸黃秋萍:助跨部門協作處理
環境衞生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處理時要快要準,問題盡量不要留過夜。另外,要標本兼治,許多環衞問題需要政府跨部門協作才能得見成效,故議員不僅是擔任市民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更加是部門之間互相協作的溝通橋樑,為市民盡快解決問題。
❹陳學鋒:市民參與共同治理
改善地區環境衞生,必須要靠政府、立法會、市民一起參與。過去四年特區政府在維護市容市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立法會也針對例如處理私人雜物阻塞、冷氣機滴水等情況進行立法跟進處理。更重要的是政府和立法會做了行政立法工作後,市民如何參與,共同治理地區環境衞生問題。
❺郭偉强:各方行動做好本分
問題根本在於共同治理需社會各方行動。首先政府層面要提高治理效能,完善滅鼠、滅蚊技術,要從根本着手。另外,街道要保持清潔,餐飲從業者要包裝好廚餘垃圾,始終都要全港市民齊齊做好清潔衞生,讓鼠患滅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