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會    /    正文

勞工篇/飲食業輸入侍應初級廚師 須聘兩倍本地工

  圖:政府即日起收緊申請輸入的外勞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要求。圖為侍應工作情況。/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人口持續高齡化導致本港勞動人口下降,且輸入外勞影響就業市場,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就輸入外勞最多的工種侍應生及初級廚師,今日起新增要求,包括僱主本地招聘時間延長至6星期,以及本地勞工和外勞輸入2:1的人手比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考慮到飲食業的失業率較高,希望透過此次調整,增加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並強調現階段當局不會考慮叫停計劃。

  僱主須本地招聘6星期

  為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表示,優化申請輸入的外勞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要求,旨在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行為。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自2023年9月實施優化計劃以來,勞工處已批出11725個侍應外勞配額,以及8648個初級廚師配額。今年7月31日當日,有5435名外勞侍應及4034個外勞初級廚師在港工作。他透露,人手比例只限同工種計算,做法已採納勞工團體的意見。由於優化計劃實施滿兩年,消息人士稱相信大部分在港外勞陸續要續約,屆時僱主亦要遵守新規定。

  消息指,本地招聘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目的是加強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同時處方會加強在就業中心的監察,僱主6星期後無法聘請本地人亦須解釋。由於政府未有細分及統計本地侍應及初級廚師的人數,暫時難以估計新措施對就業市場影響。

  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僱主以其他職位之名僱用外勞,但實際從事侍應或初級廚師工作屬違法,亦會加強對此類行為的巡查及打擊力度。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回應施政報告指,如果未來失業率持續上升,政府應在年底或明年初,盡快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針對較多外勞或失業率較高的工種,設定輸入勞工人數上限。  他又指,由於工務工程增加及北都加快發展,建造業失業率稍有下跌,但建造業亦涉及不少工種,認為政府可參考餐飲業,在建造業以申請職位計算輸入勞工人手比例,增加本地工友就業機會。

  李家超表示,外賣及送貨等數碼平台行業盛行,在便利市民的同時也創造工作機會,政府會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並繼續善用「數碼平台行業三方小組」就持份者關注的議題進行協商。

  外送平台工作者將受保障

  消息人士表示,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與一般僱員相若,預計明年內提出立法建議。如日後有外賣及送貨以外的新興數碼平台,可以透過修訂附表以擴展範圍。

  至於會否適用於網約車平台,消息指需視乎網約車規管主體法例的立法進度及內容。

  消息人士指,外賣及送貨平台的工作者屬於自僱或僱員備受爭議,政府參考其他地區做法後初步構思,平台工作者須滿足一定條件方能納入補償保障,以外賣行業為例,外賣員必須於平台登記、接受演算法分派訂單並由其計算收入。

  李家超表示,2024年建造業致命工業意外較2023年下降30%,勞工處會持續加強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等,深化職安健文化,降低意外機會;亦會善用創新科技與AI,包括使用小型無人機等加強巡查及蒐證能力,亦會支持業界研發提升職安健科技產品,確保從業者作業時的安全。

  立法會議員郭偉强回應施政報告表示,針對第三方協商平台,工聯會期待其發揮作用,除工傷補償制度外,在平台的監管、打擊黑市勞工,以及算法透明度等方面,都能夠做得更好。/大公報記者 肖泓宇

最新文章

履行使命/各院校:繼續秉持追求卓越精神 棄置垃圾黑點遍全港(部分) 流感疫苗接種按年升9.4% 專家拆局/市場競爭激烈 課程良莠不齊 調查報道/記者直擊舊iPhone黑市交易 工廈囤百萬部二手機 拆機組裝「化妝」出售 專家之言/「安全刪除」資料 防私隱外洩

Copyright © 2024-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富通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