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理財/國策支持創新藥研發 生科股前景俏
圖:中國生物製藥業務覆蓋醫藥研發平台、智能化生產和銷售體系全產業鏈。
為了支持創新藥發展,早前國家醫療保障局、衞健委聯合公布關於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通知,正式啟動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支持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和商業保險創新藥品目錄,及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藥研發。
分析指出,措施將令創新藥及生物科技板塊迎來多重催化劑,加上部分中國創新藥出海捷報頻傳,優質生物製藥股前景可期。\大公報記者 李信
花旗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相關措施旨在支持創新藥物全價值鏈,包括創新藥研發、醫院准入及多元化支付方式,也是國家醫療保障局首次提出與藥企共享醫療保險數據以支持研發。花旗表示,持續看到中國政府對創新藥發展的承諾,並預計今年下半年,創新藥物和生物科技板塊將迎來多重催化劑,包括商業合作、加速監管審批及有利的定價環境,且商業保險對醫療體系的增量支付也將推動行業發展。
四大治療領域佔領先地位
在眾多生物科技股中,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向《大公報》表示,看好中國生物製藥(01177)。該公司為中國領先的創新研究和研發驅動型醫藥集團,業務覆蓋醫藥研發平台、智能化生產和強大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和化學藥,在腫瘤、肝病/代謝、呼吸系統、外科/鎮痛四大治療領域處於優勢地位。
伍禮賢指出,中生製藥的中期業績表現不俗,盈利按年升12.3%至33.9億元(人民幣,下同),創新產品收入達78億元,按年增長27.2%。再者,早前中生製藥收購禮新醫藥,擴展創新產品線,市場對其憧憬度亦較高。
對於業績表現,海通國際指出,中生製藥中期收入按年增長10.7%,創新產品是該公司收入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其中創新藥收入升27.2%至78億元,仿製藥收入增加至98億元。具體來看,抗腫瘤板塊收入67億元,按年升25%,主要得益於億立舒(G-CSF)、貝莫蘇拜單抗(PD-L1)以及曲妥珠、貝伐等生物類似藥的銷售快速放量。同時,該行看好中生製藥管線中腫瘤、呼吸領域的多款創新產品有望授權出海。
收購禮新醫藥增強研發
至於收購禮新醫藥的作用,野村發表研究報告指,預料收購可顯著增強中生製藥的研發管線實力。禮新醫藥目前擁有兩個註冊臨床階段項目、6個一期/二期項目及超過10個臨床前項目,當中兩個核心項目已分別授權予阿斯利康及默沙東,潛在里程碑付款總額達36億美元。
同時,早前中生製藥宣布,其創新產品收入佔比已從2018年的16%提升至2024年的42%,預期今年將會突破50%,並料未來三年集團計劃每年上市約5款創新產品,到2027年創新產品收入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至60%。
分析指出,中生製藥自身研發實力出眾,加上收購禮新醫藥後,實力進一步加強,且受惠國策支持,未來創新藥帶來的貢獻將不斷增加。
國金證券則提出另一要關注的地方,中生製藥通過在全集團應用天書系統,實現費用透明化和可溯源化管理,有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毛利率從2020年的78.1%增長至今年中期的82.5%,銷售費用率由2020年37.9%降至今年中期的36.7%,降本成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