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全方位/一點靈犀/美聯儲放鷹 科網股無運行\李靈修
左圖:美元急升,科網巨頭是最大受害者,美聯儲若停止降息勢必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右圖:美國政府關門時間超預期,令財政部發債籌來的現金囤積在TGA賬戶上,料約7000億美元。
近期美匯指數快速走升,年內第二次突破百元關口。匯率升值對股市的影響較為複雜,但對於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的科網股來說,的確構成了盈利與估值的雙重壓力。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三季報表現出彩的AI巨頭企業,如今都出現了明顯股價回調。
美國國內方面,在10月議息會議上,鮑威爾重現鷹派姿態,接受記者提問時,開門見山地表示「12月降息遠非一錘定音」,明確打壓了幾乎完全定價的降息預期。他還表示,在本次會議聯儲官員對12月應如何行動存在明顯分歧。
冷卻減息預期 美匯抽升
筆者一直認為,鮑威爾有着明顯的「政治傾向」,特朗普對其不滿似有幾分道理。下半年以來,鮑威爾在降息意向上來回橫跳,不能說沒有操控議題之嫌。他先在7月份議息會議上高度關注通脹風險,明言貨幣政策理應趨緊;之後於8月份的全球央行年會上鴿聲嘹亮,認為須連續降息挽救就業。
想降息時就說就業數據不好,不想降息時就講通脹風險太高,搞得市場跟着一起精神分裂。現時聯邦政府關門、經濟數據缺席,聯儲局官員亦是勾心鬥角、矛盾重重,鮑威爾主動自爆內部分歧,成為美元止跌的一大助力。
外圍環境方面,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被外界視作「安倍經濟學」傳人,一貫主張「貨幣寬鬆、財政擴張」政策,無疑會加重外界擔憂,上月日圓累計已貶值約4%,成為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貨幣,這是美元反彈的另一支撐。
資金寬鬆預期反轉
科網巨頭是美元急升的最大受害者。其一,AI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本開支巨大,企業不僅將經營現金流盡數投入進去,而且開始尋求股權、債券,甚至是私募信貸等來源進行融資,聯儲停止降息勢必會增加相關成本。
其二,科網股的海外收入佔比較高,美元升值直接對企業盈利產生衝擊。其中,「美股七巨頭」和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海外收入佔比分別達49%和45%,遠高於標普500指數28%的平均水平(見配圖)。美國銀行曾作出估算,美匯指數每下跌10%,就能為標普500指數的每股收益(EPS)帶來約3%的提振。反之亦然。
其三,流動性寬鬆預期是美股本輪AI牛市的底氣所在。然而,聯邦政府關門時間超預期,使得財政部發債籌來的現金囤積在TGA賬戶上,不能及時通過撥款的方式發放給實體經濟,媒體預計已經形成了7000億美元的「堰塞湖」,這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以及科網公司的估值水平。
筆者並不認為美匯進入升值周期,當前只是反彈並非反轉。美匯上一次破百發生在今年7月,後因8月1日非農數據不及預期引發回落,其後二次觸底。以此推斷,美國兩黨達成妥協、聯邦政府重開之日,市場有關流動性的擔憂也會煙消雲散,科網板塊有望重拾升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