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擔憂/瑞銀:美保險業潛藏系統性風險
圖:Colm Kelleher表示,美國保險業正面臨系統性風險,情況令人憂慮。\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瑞銀董事長戴赫龍(Colm Kelleher)昨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指出,美國保險業正面臨系統性風險,主要源於其監管體系並非由聯邦政府統一負責,而是分散由各州自行管理。他強調,當前業界出現大量類似2007年次按危機時的評級機構套利現象,更直言「不少小型評級機構為確保投資合規,而進行盲目操作」,情況令人憂心。
以2023年發生的矽谷銀行倒閉案為例,戴赫龍直言監管機構在應用規則時過於教條化。他認為,美國已意識到除了解決銀行資本問題外,還需建立有效且具適應性的監管制度,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發展。他補充指出,英國在此議題上正逐步跟進,歐洲央行則尚未明確其應對方向,而瑞銀自身則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
港將成全球最大跨境財管中心
戴赫龍指出,當前全球監管標準不一致,但金融市場卻迫切需要國際統一的監管框架,否則將面臨市場失衡的風險。
他表示,監管機構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穩定幣領域存在明顯的監管空白,部分穩定幣發行者未受到嚴格監管,這種失衡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在他看來,全球監管體系存在兩大脫節,其一是影子銀行體系缺乏有效監管,其二是各國監管步伐不一致。為此,他建議監管機構應適度放寬限制,促使銀行釋放更多流動性,為實體經濟提供所需的信貸支持。
談及香港有望在未來數年內成為全球最大跨境財富中心,戴赫龍表示贊同,並坦言瑞士的全球銀行中心地位正面臨挑戰。
他指出,瑞士僅有900萬人口,並非一個大型經濟體,其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正逐漸被香港和新加坡追趕,更以「身份危機」形容瑞士在全球銀行業中所面臨的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