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財經    /    正文

引進新興產業 帶動經濟多元發展

  【大公報訊】隨着新型工業產值持續增長,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特區政府會加快培養本地和引進境外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多元發展。在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將加速綠色技術落地,創造優質就業,構建具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產業鏈。其中包括建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鏈、制訂氫能標準認證,以及推動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等。另還將引進飛機回收企業及人才培訓,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李家超表示,香港致力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新能源產業將發揮關鍵作用。他指出,目前歐美和亞洲主要機場和航空公司已逐漸提升使用SAF的用量比例目標,特區政府會與內地政府協商,帶領一間全球主要SAF供應商的本地企業在大灣區發展,涵蓋上游原料收集、廠房開設和規模化生產等,配合2030年香港國際機場出發航班須使用指定SAF比例的目標,同時建設SAF混合設施,以提升香港SAF產業競爭力和航空公司議價能力。

  推進28個氫能源試驗項目

  賦生資本創始人李家傑表示,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港投公司對促進科技發展尤其重視,早已透過耐心資本與香港本地創投行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協助賦生資本加速可持續能源項目的進展,包括協助旗下怡斯萊(EcoCeres)建設SAF產業鏈,迎合未來全球對SAF的需求。

  特區政府於去年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頂層規劃。李家超指出,28個氫能源試驗項目已在進行或準備中,涵蓋氫能巴士、氫能洗街車和位於新界的公眾加氫站等。特區政府將制訂氫能標準認證,在港島及九龍設立公眾加氫設施,推動更多試驗項目落地,並與廣東省共同建設氫能灣區走廊。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建議,氫能標準認證可設立鉑金、金、銀等級數的認證標籤,按照排放的強度分級,讓業界按需選擇。在加氫設施方面,就政府計劃在港島及九龍設立公眾加氫設施,建議可採取雙軌並行策略:對空間有限的站點,可考慮將現有加油站改變用途,轉為加氫及充電;若空間充裕,則應規劃興建融合「油、氣、氫、電、服務」於一體的新型綜合能源服務站。

  引進飛機回收企業 培訓人才

  除了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特區政府還將引進飛機回收企業及強化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李家超指出,特區政府會引入歐洲領先航空服務公司落戶香港,並與該公司達成落戶意向,在港設立飛機拆件、高價值零件回收及交易服務,帶動貿易、保險、融資、租賃等產業發展,創造上下游產業的新職位,並與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合作,為相關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培訓,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最新文章

新盤熱鬧/恒地灣仔盤首推50伙 入場費705萬 富豪東方酒店擬放售 估值15億 前景廣闊/港發展高增值航運 機遇大於挑戰 戰略合作 引進更多國際資源 陳美寶:明年啟用港口社區系統 GUM:強積金全年回報料20% 人均賺5萬

Copyright © 2024-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富通網版權所有